数十年来,启东民丰村村民用勤劳坚守着老行当——小藤椅“编”出好日子|天天微头条
【资料图】
谈及藤椅,那是很多人留在记忆中的老物件了,而在启东市北新镇民丰村,藤椅就是村民编出的“好日子”。
清晨五点,启东市北新镇民丰村7组村民黄惠忠家中的灯光亮起。68岁的黄惠忠简单洗漱后扒了口饭,在妻子朱连香的协助下,把四张藤椅装上了摩托车,开始走村串户叫卖。
黄惠忠从16岁开始编藤椅,结婚后便夫妻搭档干起了这活儿。丈夫买料打框架,妻子穿藤皮。编藤椅工序复杂,需要经过选料、段料、竹子整形、固定框架、穿藤等环节。万事开头难,固定框架是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第一步。“一张藤椅结不结实,质量好不好,摇一摇便知道,纹丝不动才是一张合格的藤椅。”黄惠忠跟记者谈起了经营“门道”,“这藤椅比较受老年人欢迎,夏天躺在上面凉爽透气,经久耐用。”
因为长年累月做藤椅,黄惠忠的双手布满了老茧,手背上有不少疤痕。他说,编藤椅是个体力活,一坐就是一整天。站起来的时候腿都麻了,腰也直不起来。粗略估算,夫妻俩一天赶紧点,能做4张藤椅,刨去成本,一张椅子的利润在100元左右。椅子编好后,黄惠忠当起了“销售员”,海门、启东不停地跑。经常是天还没亮就出门,到家已是傍晚,渴了、饿了,吃一口自带的干粮和水。
在民丰村,编藤条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,老辈人编过竹篮、匾、筛子、凉席等,现在以藤椅为主。村里像黄惠忠一样靠着编藤椅致富的村民共有10多户,他们一年中有一半时间与藤条相伴。从开春忙到深秋,用勤劳和坚韧,坚守着这门老行当。
在村民宋明昌的“工作室”里,毛竹、藤皮、竹刀、磨光机、手枪钻、锯子等摆得满满当当,隔壁屋内四张崭新的藤椅排列整齐竖在墙边,妻子沈和英坐在小板凳上编织椅背,宋明昌则在一旁固定框架。
“编藤椅几十年了,一开始的工具都比较老式,纯手工。现在我们也与时俱进了,添置了磨光机、手枪钻等电动工具,效率比以前高多了,人也相对省力了许多。”宋明昌说,一年一半的时间忙着编藤椅,去年卖了380张,今年预计也是这个数。剩下的时间也不闲着,田里干干活,贩贩农产品,一年下来的收益比去厂里打工要高。
据民丰村党总支书记黄海介绍,村里编藤椅的基本都是60岁以上的村民,他们老当益壮,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。目前,全村一年的藤椅销量在5000张左右,主要销往启东本地和海门等地。
通讯员 蔡樱子 记者 黄海
[编辑:张姮]